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民正展现出新的面貌,通过技能培训提升能力,同时利用多元经营拓宽增收渠道。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
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
背景与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体的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各地纷纷启动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例如,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宣布在2024年内培训高素质农民42800人,这一计划紧密围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等重点任务展开。
培训内容:涵盖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经济作物及畜禽水产养殖技术、绿色低碳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聚焦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围绕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等内容开展系统培训。
培训形式:通过集中培训、考察实训、分段培训、咨询服务、跟踪指导等多种形式,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确保培训效果落到实处。
其他地区的实践经验:
如沈阳市农业农村局也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村人才培育的有效途径,以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目标,强化惠农政策落实,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工作。
特色产业发展:
各地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禀赋,立足不同地域、不同乡村特点,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产业。例如,普安县利用地理优势发展茶产业,将其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如油茶、百香果等,在优化品种、提升品质、锻造品牌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产品优势明显、区域品牌响亮、带动农民增收显著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创新经营模式: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富民强村,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农民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宣传自己的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将产品销售给更多的消费者,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益,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资源盘活与利用:
农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庭院经济,把小庭院打造成菜园子、果园子、手工作坊、养殖场等,用多种经营模式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让庭院的“方寸地”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园”。
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
农村电商的兴起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可以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增加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下的农民新面貌体现在技能培训提升能力和多元经营拓宽增收渠道两个方面。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以及农民自身的努力和创新,农民的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目标也将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