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家庭农场主必学的 “降本增效” 6 堂课
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上涨的生产成本,如何实现降本增效成为家庭农场主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为家庭农场主们带来六堂必学的 “降本增效” 课程,助力家庭农场在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一、精准规划,科学布局土地资源
土地是家庭农场的根基,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能够从源头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首先,农场主需要对自家土地的土壤质地、肥力状况、光照条件、灌溉便利性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与分析。依据这些特性,因地制宜地规划种植或养殖品种。比如,在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区域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在地势较低、水源丰富的地方发展水产养殖或建设灌溉蓄水池,避免因不合理的种植或养殖安排导致产量低下或额外的成本投入。
同时,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空间,推行间作、套种等种植模式,以及农牧结合、渔农结合等综合经营模式,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益。像在果园里套种豆类作物,豆类的固氮作用可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收获的豆类产品也能增加额外收入;在稻田中养鱼、养鸭,鱼鸭的活动能疏松土壤、减少病虫害,其粪便还能肥田,而鱼鸭的售卖又拓宽了收益渠道。
二、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积极引入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是家庭农场降本增效的核心途径。在种植环节,采用精准农业技术,借助卫星定位、传感器等设备,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施肥能依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精确控制肥料施用量,避免肥料浪费,降低投入成本,同时减少因过量施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精准灌溉通过监测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信息,适时、适量地供水,既能保证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又能节约用水,降低灌溉成本。
在养殖领域,智能化养殖设备的应用能极大提升养殖效率。例如,自动化投喂系统可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阶段和体重,精确投喂饲料,避免饲料浪费,同时节省人力成本;环境控制系统能实时监测并调控养殖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为养殖动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从而间接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此外,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农田监测,以及采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场生产全过程的远程监控与管理,都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投入,实现降本增效。
三、优化农资采购,降低投入成本
农资采购是家庭农场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优化采购渠道与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投入成本。一方面,家庭农场主可以联合周边的其他家庭农场或农业经营主体,组建采购联盟,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增强议价能力。大量采购农资时,供应商往往会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从而降低单位农资的采购成本。同时,采购联盟还可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有利的采购条款,如更灵活的付款方式、免费的配送服务等,进一步节约采购成本。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农资采购渠道。如今,众多农资电商平台涌现,平台上的农资产品价格透明,且常有促销活动。农场主可通过对比不同平台、不同商家的产品价格、质量和服务,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农资产品。此外,关注农资生产厂家的直销信息,直接从厂家采购,减少中间环节,也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但在网络采购过程中,要注意甄别产品质量,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商家和品牌,避免因购买到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而影响生产。
四、强化财务管理,明晰成本效益
许多家庭农场主在经营过程中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成本核算不清、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强化财务管理,是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财务账目,详细记录农场的各项收支情况,包括农资采购、设备购置与维修、人工费用、农产品销售收入等。通过规范的财务记账,能够清晰地了解农场的成本构成和资金流向,为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定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计算各项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比,找出成本高、效益低的环节,分析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如,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发现某种农产品的种植成本过高,可能是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农资使用不合理或市场价格波动等原因,农场主可据此调整种植技术、优化农资投入,或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合理规划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优先投入到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中,避免资金闲置或盲目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只有顺利销售出去,并实现较高的价格,才能真正实现效益增长。因此,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至关重要。传统的农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于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这种销售模式不仅利润空间有限,且农场主对销售价格和市场信息的掌控能力较弱。家庭农场主应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如发展农产品电商,利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损耗,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能够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此外,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也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例如,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罐头;将谷物加工成特色面食、糕点等。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不仅能够延长保质期,便于储存和运输,还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售价。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挖掘农场产品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增加销售收入。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是实现降本增效的内在动力。农场主自身要不断学习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参加各类农业培训、研讨会、讲座等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如聘请具有专业种植、养殖技术的人员负责生产环节,引进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的人才负责销售和财务工作,通过专业人才的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农场的生产经营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加强对农场员工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责任心。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生产损失。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家庭农场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总之,对于家庭农场主而言,掌握这六堂 “降本增效” 课,从土地规划、技术应用、农资采购、财务管理、销售拓展到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优化农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家庭农场才能在新时代的农业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