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 > 三农政策 > 正文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需关注,服务体系待建立健全

发布时间:2025-03-21    来源:     阅读:

守护乡村儿童心灵绿洲 需多方共筑健康长城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乡村儿童如同待放的花蕾,承载着未来的希望。然而,在乡村教育硬件不断升级的同时,儿童心理健康这片"心灵绿洲",却亟待更多关注与滋养。建立健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已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状透视:心理健康的"隐形短板"
走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部分儿童因家庭关爱缺失、学业压力大、人际交往障碍等因素,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乡村地区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匮乏,专业心理咨询师稀缺,心理健康辅导室覆盖率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不足。这些"隐形短板",让乡村儿童的心灵成长面临挑战。

体系构建:共筑心理健康的"防护网"
建立健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共筑心理健康的"防护网"。政府应加大投入,支持乡村学校建设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家庭应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提供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在浙江,乡村学校与高校合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在四川,社会组织开展"心理阳光行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

创新实践:让心理健康服务"活"起来
为了让心理健康服务更贴近乡村儿童实际需求,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有的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有的地区建立"心理健康流动服务站",定期到偏远村庄提供服务;还有的村庄组织"心理志愿者妈妈"团队,为留守儿童送去母爱般的温暖。在江苏,一所乡村小学开设"心理小信箱",让孩子们用文字倾诉心声;在山东,心理教师将心理健康知识编成儿歌,让孩子们在传唱中学习。

未来展望:心灵绿洲绽放希望之花
随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乡村儿童的心灵将得到更好的呵护。我们可以期待,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学校的努力下,在社会的关爱下,乡村儿童将拥有更加阳光的心态,更加健全的人格。他们的心灵绿洲,将绽放出希望之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需关注,服务体系待建立健全。让我们携手行动,为乡村儿童的心灵撑起一片晴空,让他们的成长之路洒满阳光。

关键词:
来源 |
声明 |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农民与法网”,版权均农民与法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信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311-67665990。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发布 | 版权声明 | 法律援助 | 人员查询

Copyright©1999-2023 农民与法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311-67665990    投稿邮箱:3176418764@qq.com   客服热线:15010680569   

   冀ICP备2023029574号   冀公安网备13010802001865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恩为律师事务所 李东海主任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