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要素"活"起来 农民增收路更宽
土地是农民的根,也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随着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沉睡的土地资源正在被唤醒,农民增收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一幅幅"土地生金"的画卷正在乡村徐徐展开。
土地流转:让土地"转"出真金白银
土地流转是土地要素市场化的重要一环。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将承包地经营权转让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在江苏,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每亩租金可达800元以上;在浙江,特色农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土地流转,让土地从"资产"变成了"资本"。
土地入股:分红鼓起农民钱袋子
土地入股是土地要素市场化的又一创新。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参与农业产业经营,享受分红收益。在四川,猕猴桃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带动农户年均分红超万元;在山东,苹果种植合作社让农民成为"股东",共享产业增值收益。土地入股,让农民从"收租"变成了"分红"。
土地整治:荒地变良田 增产又增收
土地整治是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利建设等措施,昔日的荒地变成了高产稳产农田。在黑龙江,土地整治项目让低产田变身"吨粮田",粮食产量提高了30%;在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土地整治,让土地从"薄田"变成了"沃土"。
多元增收:土地要素释放多重红利
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不仅让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整治等方式直接增收,更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在乡村旅游热中,农民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经济;在特色种植潮中,农民通过订单农业实现稳定收益。土地要素的"活",带动了农民增收的"多"。
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正在让土地"活"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我们期待,在改革的春风里,土地要素释放更多红利,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